“情商”,又稱“情緒智商”,是美國心理學家相對于“智商”提出的一種心理能力。情商主要包括自制力、熱忱、毅力、自我激勵能力以及處理人際關(guān)系的能力等。在某種意義上,它比智商更能決定一個人事業(yè)的成功與家庭的幸福。
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(jīng)說過:“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。這一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為。 ”眾所周知,影響兒童成長及至成熟的兩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。智力因素是一個智能操作系統(tǒng),它是兒童在生活中解決各種問題時進行感知、注意、觀察、記憶、思維、想象、言語活動能力的總和。而非智力因素是一個動力系統(tǒng),它在兒童活動中起著定向、引導(dǎo)、維持、強化等作用。它包括需要、欲望、動機、興趣、情緒和情感、意志、自信心、性格、氣質(zhì)、習慣等。廣義的非智力因素甚至包括身體素質(zhì)等生理因素。由此看來,非智力因素中就包括著“情商”。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,智力因素作為操作系統(tǒng),每時每刻都在起作用;而非智力因素或情商往往在關(guān)鍵時刻,起著決定性的影響!
然而,目前在嬰幼兒教育中,盡管許多有識之士多次呼吁應(yīng)重視孩子的非智力品質(zhì)培養(yǎng),但在相當一部分家長中,仍然存在著重“智”輕“非”的傾向。這里,固然有相互攀比,隨波逐流者,但在一些家長的思想深處,認為將來只要孩子有知識、有能力,就能成就一番事業(yè)者也大有人在。從而忽略了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(yōu)秀個性心理品質(zhì)的培養(yǎng)與教育。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曾比較過智商在140以上的150名“神童”,他們在成年后成就非常懸殊。為什么呢?其結(jié)論是令人深思的:這些早年的神童成年后的智商并沒有多大變化,而主要差異在于他們的個性心理品質(zhì)。在自信、進取心以及堅持精神等非智力品質(zhì)方面,成就顯著的一組遠遠強于成就低的一組。
為造就“神童”而進行的智力教育,常常是有失偏頗的。人們常說,天才多怪人。許多天才人物由于接受了不恰當?shù)脑缙诮逃?,盡管取得了個人事業(yè)的輝煌,卻因其病態(tài)的人格而沒有獲得幸福的人生。如音樂神童莫扎特、哲學家尼采、文豪約翰·羅斯金、宗教改革者路德,甚至現(xiàn)代控制論的創(chuàng)始人維納,幾乎都有病態(tài)的人格。難怪有人研究“天才病態(tài)學”。探尋古今高智名人的異常心理表現(xiàn),恰恰從一個側(cè)面反映了早期教育的過失:僅僅把教育的焦點集中在智力方面。因此,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目的了!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講,教育的最終目的,應(yīng)當是使孩子進行全面而和諧的教育:既重視早期智力開發(fā),又重視健全人格的塑造;既大膽、合理地開發(fā)孩子的身心潛能,又使其個性得到充分而和諧的發(fā)展。 “三歲看大,七歲看老。”在3歲前這一人之初的教育奠基工程中,全面、和諧就顯得更加重要。當前,尤其應(yīng)當重視3歲前嬰兒的非智力品質(zhì)的培養(yǎng)。這些心理品質(zhì)、習慣和能力,將對孩子的一生產(chǎn)生重大影響:
1、 獨立與自信。首先應(yīng)培養(yǎng)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。在吃、睡、拉、穿、行等方面,為孩子提供鍛煉能力的機會。如6個月會自吃餅干,7個月能扶杯喝水,1歲學拿勺,2歲獨立吃飯;3-4個月時能獨自睡覺,夜間不必喂奶;1個月時識“把大小便”,1歲半時白天能控制排便;周歲時穿衣會主動配合,15個月會脫襪子,2歲會脫衣服;會爬以后就不要老是抱在成人手上,等等。孩子能獨立地完成一件事,會使他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,這就大大增強了他的自信心。
2、 好奇心與求知欲。當寶寶會爬乃至會走之后,便進入好奇心與求知欲極為旺盛的時期。要為孩子創(chuàng)造一個安全、豐富的探索性和應(yīng)答性的環(huán)境,像居里夫人所稱道的“科學第一美德”??好奇心不被“過分限制”之手扼殺在搖籃里。
3、 專注與堅持精神。要著重培養(yǎng)專注于干某一件事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持精神。當他一次又一次地將倒下的積木搭成“高樓時”,當他一回又一回地嘗試用什么“工具”將掉在沙發(fā)下面的球夠出來時,他的專注與堅持性就得到了鍛煉。
4、 閱讀興趣與習慣。每天都要和孩子一起看圖書、講故事,讓他從讀書中得到知識與歡樂。
5、 駕馭情緒與情感的能力。當他渴了,但水還燙時,他必須學會等待;當他病了,需要打針吃藥時,他應(yīng)當學會服從和勇敢……
公司地址:重慶市沙坪壩區(qū)渝碚路39號慶泰大廈18樓13/15號
友情鏈接: 一滴暖流心理咨詢中心